WFU

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

【如何判斷男友是不是媽寶】媽寶男:誰的寶貝?誰當媽?


作者:王家齊




Dcard討論區有篇文章,列出了媽寶的特色清單。

  • 很常提到「我媽說...」「我媽都是...」「以前我媽都...」
  • 家事與生活白痴,因為媽媽都幫忙做好了
  • 很難自己做決定,因為要問媽媽的意見
  • 很不獨立,許多成年人應該完成的事情(如:作業、工作、財務),交給父母處理

我再補上幾點:
  • 很能預測媽媽的心意與喜好。一開始會覺得這人很貼心愛家,久了會發現對方沒有自我。
  • 結婚後(或是討論婚禮的時候就逐漸露出馬腳)夾在太太與媽媽之間的時候,要嘛逃避不處理,要嘛怪太太不聽媽媽的。
  • 媽寶男有兩張臉,一張臉是溫柔貼心而懂事的大男孩,另一張臉是挫折後來得快去得也快的「暴怒—認錯」循環。


為什麼會有媽寶男?


可以把媽寶男看成一種個性的不成熟。不成熟不是錯的,但不成熟的心理狀態,會讓男孩進入親密關係的時候,傷害了身邊最愛的人—

媽寶男,始於跟「母親」與「父親」的三角關係,也就是心理學所稱的「原生家庭」經驗。

原生家庭,就像是你買酒的時候,標籤上註明的「原產地」。釀造過程用的水,米或麥子,都讓我們這瓶酒產生獨特的風味與體質。

即使後來外銷到其他國家,裝在不同顏色大小的酒瓶,外面貼上了商標與價格。裡頭的酒是什麼風味,多半還是取決於原產地。

原生家庭,就是我們的原產地。


媽寶男與他們的產地


媽寶男的溫柔,常始於媽媽的「苦命」與爸爸的「缺席」。想像一個三角形,三個角分別是媽媽、爸爸與小孩。

想好了嗎?這時候,請把「爸爸」這一角拿掉,再看看這個三角形變成了什麼樣?

(先想好答案,再往下看喔...)


有些人會說三角形破了一個洞,有些人會看到爸爸是在三角形之外,也有人說爸爸賴在三角形的中間,就是不跟媽媽小孩連一條線...

媽寶男的三角形,是捨棄了爸爸的那條線,並把兒子和媽媽的連線加黑加粗。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,這是一種「無法從兩人關係走到三人關係」的發展困難。


媽寶,誰的寶貝?


華人文化重男輕女的風氣,讓很多成為媽媽的女人,其實是又苦又怨的。

,是苦在怎麼做都不對。重男輕女形成的氛圍是,只要我的出身不對,性別不對,我再怎麼做都沒用。

,是怨在有苦也說不出。嫁出去的女兒成了人妻人母,就會受到婆家的文化衝擊,許多委屈也被要求忍下來...忍久了,有些母親,就變成了情緒勒索的母親。

這裡的情緒勒索,本質上是一種媽媽討愛討秀秀的方式,但因為長期被否定、扭曲與壓抑,討愛的方式也就變得尖酸或暴力。

這份缺失的愛,跟誰討呢?

如果母親能跟自己的先生討,這就是他們婚姻的事。然而,許多母親在跟先生討愛的過程中,經驗到一次又一次的失望—於是,她們放棄了先生,把目光轉向小孩。

媽寶男接受了這個任務(回想那條又粗又黑的母子連線,以及斷開連結的三角形)。


媽寶,誰當媽?


無論是對於缺席或暴君父親的不認同,還是憂心或同情母親的無助,都讓媽寶男必須把眼光放在媽媽身上。讓媽媽參與,甚至介入自己的人生。

有時候,媽寶男也對這一切感到煩躁,無論是厭惡父親無法當個負責的男人,或是沒能做好「媽媽的丈夫」的角色。

又或是與母親的糾結、焦慮與控制,糾纏地難分難解。先是因為被母親的不理性所束縛,而感到憤怒。沒多久,又對自己竟然向母親發火,而感到愧疚。

於是,媽寶男很常感到後悔。因為他們貼心的背後,有一種羞愧。而他們討好的背後,有一種恐懼。看到這的你,也許會好奇「媽寶男,為什麼會變渣呢?

讓我先問你:如果媽寶男當了母親的情緒伴侶,那誰來當媽寶男的媽呢?



歡迎來到:給男人們的心理學


這是家齊在2022年啟動的寫作計畫,透過十年心理治療工作的實務觀察,以及身為華人男性在台灣長大的經驗,重新認識台灣社會對新一代男人們的「標籤」:像是媽寶、渣男、孤兒、永恆少年或是中年大叔,討論男人們的心理模樣。

系列文章請點我


最新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