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一個心理師前輩(我挺喜歡他的書),上節目被網友攻擊「心理師只是在聊天,還要收那麼貴?」前輩有點受傷。而我在想,如果是我面對這些留言,我會怎麼答?
我(有點沒禮貌)的答案是:做心理治療時,哪有時間聊天?
先談談,什麼是聊天?
先定義什麼是「聊天」。聊天,有兩個特色:隨意漫談、你來我往。
就像健身房的烤箱裡,總有幾位阿北,每天都來聊天。他們會記得彼此的名字,什麼時候來洗澡?也會關心對方小孩結婚沒,或是感嘆年輕一輩好像不愛生小孩...
不過,這些話題是「隨意漫談」的。沒有一定要解決什麼問題。當老男人們一同感嘆完現況「現在年輕人都不喜歡生小孩」。加上一句看似很有道理的金句「這個齁,就是看每個人怎麼想...」
大家就心滿意足地散會了。
同時,阿北聊天是「你來我往」的。新年嘛,先是稱一聲老闆、恭喜發財、誇個幾句。然後對方一定回「沒有沒有,你們家才厲害...」
相互歐漏幾句後,才坐下來聊起生活的無奈。通常,難過的事不會講太久,講一講就會問起那你家還好嗎?(如果健身房可以喝酒,他們應該就會乾一杯,然後換手)
心理治療呢?
有些心理治療注重短期的「問題解決」,像是:找出心情不好的原因,因應憂鬱焦慮的方式,如果低潮復發了可以怎麼辦。
有些心理治療注重長期的「人格探索」。有點像照一面鏡子,深度了解自身煩惱的「根」。
比如:有些憂鬱焦慮不只是「病症」,而是自己的習慣、價值觀受到限制,使得憂鬱、焦慮容易上身。
以上,還沒有說到「家族系統」的處理。有些心理治療,牽涉的不是一個人,而是一家人的互動,如何讓彼此不好受。
要做到這些,哪有時間聊天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