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家齊
這篇文章的 30 種 Grounding 方法是重點整理自 Healthline 的一篇文章 30 Grounding Techniques to Quiet Distressing Thoughts. ,文末也附上我對於 Grounding 技巧的看法。
(注意:所有的覺察練習,都有可能因為你過往與情緒的關係,而造成不適感。如果在練習過程中有太過強烈的不舒服,請立刻停止練習,並尋求身心科等相關資源協助)。
身體技巧
第一類是身體技巧,關注在五感與可觸碰的物品,幫你遠離痛苦感
- 把手放在不同溫度的水中
- 拿起或觸碰你身邊的物品
- 深呼吸,關注在吸與吐氣
- 品嘗食物或飲料的滋味(香氣與口感)
- 走一小段路,專注在你的每一步
- 握住一塊冰塊
- 品嘗一種香味(可以是茶,香料或蠟燭)
- 移動你的身體
- 聆聽你的環境
- 感受你的身體
- 使用 5-4-3-2-1 技巧(依序覺察環境中,5 個可以「看到」的東西,4 個可以「碰到」的東西,3 個可以「聽到」的聲音,2 個可以「聞到」的味道,以及發現 1 個「你當下的感受」)
2025年新增|根據我自己在諮商工作中的應用經驗,以下這個方法也很好用:
輕輕地轉動你的脖子。左右環顧四周,從近處看到遠處,檢視這個空間的顏色、形狀、物品。
這被稱為「定向反應」,
心智技巧
第二類是心智技巧,專注在認知練習,協助你把思考從痛苦感導回到當下
- 玩記憶遊戲(看一張複雜的照片五到十秒,然後把照片翻面,試著在心中回想這張照片,越細節越好)
- 玩分類遊戲(選擇一到兩種類別,使用一到兩分鐘的時間列出所有這個類別中有的東西)
- 做一些數學題,或專注在數字上(比如從100倒數回1,或是做一些簡單的計算)
- 在心中默背某首你很熟悉的歌曲、詩詞或是文章
- 讓自己能夠笑出來(也包括可以看一些有趣好玩的影片)
- 透過描述回到自己的定向感(念出我叫什麼名字,我幾歲,我在哪裡等等)
- 在心中回想一個你平常喜歡做或不介意做的事情
- 把你平常很常做或擅長的事情,從頭到尾拆成一個一個步驟,好像在教某一個人
- 想像你把痛苦的感受放進一個箱子,離他越來越遠,或是把你的負面想法想像成一首你不喜歡的歌/電視節目,調整它的音量與頻道
- 盡可能細節地描述你的周遭環境
安撫技巧
第三類是安撫技巧,使用這些讓你感覺舒服些,透過這些練習為你帶來正向的感覺,以此幫助削弱負向感受(或至少不那麼過載)
- 想像某個你愛的人的聲音或臉孔(注意:如果你對這段關係的感受很矛盾,有時會有反效果)
- 練習自我肯定與自我安撫
- 與你的寵物待在一起(也可以同步體驗觸碰、玩耍帶來的身體感)
- 在食物,電影,書籍,地方等等,分別各列出三個你喜歡的東西(延伸閱讀)
- 想像你最喜歡待的一個地方
- 計畫一個你期待或喜歡的活動
- 觸摸一些讓你舒服的東西(被子、衣服、石頭、地毯等等)
- 列出你的好事清單(延伸閱讀)
- 聆聽喜歡的音樂
怎麼挑選?
實作經驗上,我覺得身體技巧最好用,相對中性,最不容易被污染,但是對身體覺知比較弱的人,一開始會比較難掌握到訣竅。
安撫技巧的好處是甜甜的,問題是我們會容易有「預期」以及不如預期的「焦慮」「挫敗」與「自責」這種後設或反芻的思考會惡化,依附創傷也會把好東西扭曲成壞東西。
心智技巧做起來有點拼,其實更常使用在表演或運動等表現上(我的看法),但如果可以執行的話,確實可以有效地透過意識的過載與放棄,離開原本不好的狀態。
這些技巧若有一個受過訓練的人協助引導,會比自己做要容易很多。
另一種看法
另外一個關於 Grounding 的觀點,則是來自 IFS (內在家庭系統) 的 Richard C. Schwartz,這段很有意思(也是另一種觀點),我簡單翻譯如下:
『與許多心理治療師(特別是創傷治療師)不同,如果我跟某個人工作,而他突然在我的辦公室恐慌發作,我不會做那些 Grounding 的事情,像是看我的眼睛,做幾個深呼吸,感覺你的雙腳踩在地上...
這樣做會有的問題時,我會給那個小小的『流放者』( IFS 的術語,指得是我們內在有著創傷記憶的部份)一個訊息是:你剛剛崩潰了,而你需要離開,你並不屬於這裡。
相反地,若是這樣的狀況而個案恐慌發作,我會說能看到你出現在這裡真好,你在這裡很受歡迎,我看到你嚇壞了,我相信你卡在一個非常糟糕的地方,而我們會想辦法來幫忙你。
如果可以的話,請把你的能量從他(來訪者)身上抽出來,讓他可以好好陪伴你,我們不會把你再次鎖起來,我們只是讓你們可以分開,讓他(來訪者)也可以幫助你。
於是,來訪者 ”Grounded” 了,而我可以開始和他一起工作,這個既年輕又嚇壞了的部份自我。』
我的看法
其實兩個方法都是對的,你可以看到這個方法是很需要另一個人(引導者、治療師)協助你命名並重塑與內在自我的關係。
不能說這是錯的,但這就是相對難的心智技巧,牽涉到個人的穩定度,想像力與自我覺察(就好像心智技巧的9『想像你把痛苦的感受放進一個箱子』,那你需要先想像一個箱子,也要能想像把痛苦放進箱子)
不過這個態度是很值得學習的。也會讓我想到 Stephen Gilligan 總是對某個浮現的自我狀態說”Welcome”,但『歡迎』畢竟不是一句咒語,而是一種態度,如何真正的歡迎並達自我的連結,才是 Grounding 的重點所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