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

永恆少年(四)當永恆少年走入了中年...

 
作者:王家齊




《關係攻略》的熊太行,曾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。

他說,美國社會普遍認知的「中年危機」是 40 歲。然而,華人卻更在意 30 歲。一個家族可以在小孩 30 歲以前「合法逼婚」。過了 35 歲,「什麼時候要結婚?」的聲音會逐漸地減少。

30 歲, 40 歲差這麼多。如果,中年的定義可以說改就改,中年危機真的存在嗎?

沒想到,熊太行又提問「一些人會在 25~35 歲突然沉迷於健身、跑步、潛水等各種以前沒有嘗試的活動...」

「如果沒有中年危機的話,又要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?」


對中年危機的恐懼


我們對中年危機的複雜感受,就像開車時遇到超速照相。有些人好像沒被拍到,有些人則會收到罰單。雖然害怕自己會被抓到,卻總有一點僥倖地想「我應該是那個不會有事的天選之人吧?」

直到收了罰單,才又挫折又生氣地想「為什麼連這都要抓!?」

中年危機,是我們極力避開的恐懼。雖然,這句話聽來有點弔詭。如果「中年」是年紀、是時間、是人生必經的發展階段,我們又要如何避免呢?

這跟人性有關。面對未知的恐懼,我們會傾向不去想、不去談、甚至不去接觸任何會引發類似感受的事物。這樣做,是為了讓我們感到安全。

然而,中年危機的恐懼到底是什麼呢?

我認為,可以分成以下三種:

1. 害怕失去

中年擁有的資源,是用時間交換的。比如有些長大成人的男孩,會感嘆「小時候沒錢買電玩,長大沒時間玩電玩。」我曾在 Switch 討論區看到一則留言,那位網友說:

「小時候玩了太空戰士X,覺得一定要娶 Yuna (女主角)這樣的女孩子。長大卻發現像 Yuna 的女孩子都有病,都會管自己不要玩遊戲,一天玩個一小時也不行…」

從少年來到中年,我們會經歷到一系列的失去:

責任多了,時間少了。

肚子大了,野心小了。

行事曆滿了,理想卻空了。

於是,中年似乎意味著一連串不停歇的失去,這讓我們「我長大以後一定要…」的魔法,突然間就失效了。有些人,嘗試對抗這令人喪氣的發展…

2. 害怕老去

健身、瑜珈、潛水、鐵人三項或是環島旅行。熱衷這些「突破舒適圈」活動的人,有兩種。一種是大概 20 歲出頭,透過這些活動探索世界與自己的青年。另一種,就是逐漸發現時間有限,再不做這輩子大概就沒機會做的中年。

你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好像老了?我一位大學學姊的感想很具體,甚至有點怵目驚心「當我發現半夜吃雞排吃宵夜,不再像念大學時都不會胖,第二天還可以早八時…」

「我不得不承認,我老了。」

以前玩樂團的時候,樂器行總有一些快禿頭的大叔,拿著昂貴的電吉他練團。那時不懂,只覺得這些人愛嘴砲、又不強,沒事還愛說教個幾句,要年輕人把握當下什麼的。

到了現在才懂。他們不是在對我們說教,是在對年輕的自己說話。

3. 害怕死去

中年的第三個挑戰,是意識到「我還沒長大,爸媽就老了。」爸媽隨歲月老去的現實,隱含著有點恐怖的訊息。終有一天,我們即將面對死亡。

雖然,唯一能夠確定的,是我們終究會死。然而死亡到底是什麼?沒人能活著回答我們。

於是中年的「危機」,像是意識到「終點」就在不遠處,卻又不知道還剩幾公里?也許轉角彎過去就不小心跨過終點線,或著還有一段漫長、規律而無法停下的 42.195 公里要跑。

正因為如此,中年危機隱含著另一種恐懼,是「難道我從來沒有好好活過!?」的空洞感。


未曾活著的空洞感


大人學的 Bryan 說過一個故事。他小時候熱愛摺紙,收藏了許多特殊材質、顏色與花紋的色紙。然而,因為這些色紙太珍貴了。真要摺紙的時候、反而捨不得用。最後,都選一般的色紙來摺。

這些漂亮的色紙,就被放在鐵盒中。當成精品來收藏。

有一天,家裡來了小朋友。那孩子竟然把他整盒的色紙拿來摺,還摺得很開心!那一刻, Bryan 沒罵他,也沒把剩下的色紙搶回來。

他把整盒色紙,送給了這孩子。

當我們意識到失去、老去與死亡,也就是意識到「終點就在眼前」時,許多人會突然有一種「我就要死了!我這輩子到底在幹嘛啊?」的焦慮感。

這份焦慮感,一方面是意識到自己「沒有好好活」的空洞,另一方面又害怕看見這個事實。不過,別誤會了。所謂的「空洞」,並不是說這些人懶惰。

相反地,許多在中年意識到空洞感的人,都曾是相當努力、勤奮的少年。他們就像是把珍藏的色紙藏在鐵盒。或是把便當裡的炸排骨、大雞腿留到最後吃…

卻沒想到,才剛皺著眉頭吃完了青豆、蘿蔔。旁邊一隻野狗就「刷」地跳出來,一口把你便當裡的排骨給叼走!

正因為如此,許多面臨中年危機的人,常感覺到「被背叛」。卻又說不清楚,是誰背叛了自己。

無法復仇的背叛,會讓人很不甘心。不甘心,則是「叛逆」的燃料。

於是,這火力十足的不甘心,讓中年危機變成了「中年叛逆」。然而,中年畢竟是比較懂得算計的年紀了,通常比較不會像中二叛逆那樣橫衝直撞。

於是,中年叛逆就成了「中年透氣」。


從中年叛逆到中年透氣


男人的中年透氣,除了喝好酒、打個球之外。找個仰慕自己又不會嫌東嫌西的年輕妹子,不管是訴苦還是上床。或著上床完訴苦、訴苦完上床。也是屢見不鮮的現象。

在此,永恆少年(幸運或不幸地)佔據了相當大的優勢。充滿才華的大叔總是迷人,身邊不乏仰慕他的紅粉知己。然而,紅粉知己可以是品味藝術的同好、談心訴苦的對象。卻也可能品著品著,就品上了床。

有些讀者看到這,可能會想(請息怒):永恆少年過那麼爽,到底有什麼好透氣的!?

我的答案是:透氣,是為了呼吸。

因此,要了解永恆少年的「中年透氣」,就要發現是什麼讓他「無法呼吸」。

前一段提到,面臨中年危機的人,常常感到被背叛。但又無法指證是誰背叛了他。其實,背叛者也不是真的無法被指認。只是,就像許多恐怖電影的結局一樣…

那時時刻刻背叛自己的,不是「命運」就是「自己」。

被「命運」背叛,在說的是:有些事情回不去,就是回不去了。每個人一生中都只有一次 18 歲,都只有一次初吻。生命中遇見的「那個人」,走了就是走了,變了就是變了。

然而,年少的遺憾、錯過與失落,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。就失落心理學而言,回不去的,需要哀悼。哀悼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看見與承認,我就是失去了、沒有了。

然而,哀悼是痛苦的,因為要面對「空」了的殘酷現實。為了不那麼痛苦,人類有時候會透過否認、補償、討價還價等方式,把自己活得「彷彿那些美好還存在」。

於是,事情就麻煩了。

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《東尼瀧谷》中,主角東尼瀧谷喪妻以後,從不整理妻子留下的衣帽間。他甚至徵求了一位跟亡妻身形類似的女人,付她薪水,請她穿著妻子的衣服上班。

然而,當那女人因為看到滿房間漂亮的衣服,而開始哭泣時。東尼瀧谷意識到了他人生中的「回不去」。回不去了,就算是跟亡妻再完美相符的身形,那女人依然不是他的妻子。

小說是這樣結尾的「…東尼瀧谷這回真的變成孤伶伶孑然一身了。」這句話,替小說做了結尾。東尼瀧谷的哀悼,在整理了亡妻的衣服(以及疏離樂手父親留下的唱片)後,才正要開始。

被「自己」背叛,在說的是:對於過往選擇的後悔。後悔,會讓我們進入一種幻想「如果當時我做了另一個決定(當時如果沒結婚、如果有出國、如果奮不顧身地追上去),事情會不會就不一樣了?」

難以哀悼的後悔。有時候,就會變成在潛意識中不斷重覆的「自我補償」或是「自我懲罰」。

藤子不二雄的 SF 短篇集中,有一篇談的是「平行世界的我」。故事中,「我」接到了邀請函,參加來自不同平行世界的「我們」的聚會。身為一般上班族的「我」,很羨慕那個決定成為作家的「我」。於是,兩人決定交換人生…

當然,不是什麼快樂的結局。原因在於,當我們帶著「補償」或「懲罰」的心情,來彌補過去年少的匱乏。這會帶來一種「分裂」的狀態。一個部分的自己了解現實回不去了,另一個部分的自己卻彷彿現實不存在。

因此,有些外遇的男女會說「我真的不知道我當時怎麼了…」雖然,有些人的確是藉此話術,瞞混過關。但有些活得很分裂的人,是「真的不知道」自己怎麼了。

因為,那時候的他,在另一個世界。


工作,真的是解藥嗎?


我在這系列的前一篇文章《永恆少年心理學:他的女神崇拜,為何終究會幻滅?》提到,榮格覺得自己找到了永恆少年的解藥,是工作。但又隨即質疑自己「真有那麼簡單嗎?」

其實,就如同中年危機的空洞感,不是懶。永恆少年不是懶惰不工作,而是無法在無趣的時候,仍然持續地工作。因此,永恆少年的解方不是工作,而是能夠「持續下去」。

曾有一個電玩《女神戰記》,故事引用了北歐神話的女武神形象。女武神,是以戰場上的烏鴉為靈感。人們想像英勇戰死的靈魂,會受到女武神的邀請進入主神奧丁的英靈殿(當公務員)。在那裡,每天都有無盡的美酒與食物。戰士們將持續地訓練,為了即將到來的「諸神的黃昏」而預備。

在《女神戰記》中,願意跟著女武神走的英靈,都會需要先完成人世間的遺憾。像是要對家人說抱歉,跟愛人好好告別,或是向朋友坦承謊言等等。當人間的遺憾被完成時,女武神總是會說一句話:

「一起走下去吧。」

永恆少年的落地,是讓雙腳「走」在地上。

因為是用走的。走太多小腿會酸,一天無法走太久。

因為是用走的。身上背得有多重,在路上就有多累。

因為是用走的。如果目標太遠走不完,又折不回來,那就麻煩了。

因此,要開始學會規劃行程、訓練自己的腳力,同時也接受自己是有所限制的。

在落地的旅程中,為了建立適當的陽性力量,會需要尋找教練(象徵性的父親)。這一步對永恆少年來說,特別地挑戰。前文提過,他們習慣與女性相處。陰柔的特質,也讓他們在女人堆中備受歡迎。

然而,重新建立與男性(陽性)的健康關係,也是同等重要的。永恆少年到了中年,也會成為許多人的「父親」。無論那是血緣的生父,是職場的上司,還是人生的前輩。

所謂的中年危機,不一定是 30 或 40 歲這些數字本身。而是在進入人生的下個階段時,突然發現自己卡在「少年」與「中年」之間,動彈不得。

此種「過渡到人生下一個階段的困難」,才是中年的「危機」所在。因此,就算是 25~35 歲,看起來離中年還很遠,就不代表沒有危機。當我們想要持續前進,卻卡住而動彈不得時,就是危機之處。

不過,就像那句老話「危機,就是轉機」。

所謂的轉機,如同「伊卡洛斯」的神話。伊卡洛斯戴上蠟製的翅膀飛翔天際,卻因為太靠近太陽而墜落。不過在這個故事中,有一個重要的角色常被遺忘…

那就是伊卡洛斯的父親,也是為兒子製作翅膀的天才工匠,代達羅斯。

在 Charles Paul Landon 於 1799 年繪製的畫作《伊卡洛斯與代達羅斯》中,正值少年的伊卡洛斯迫不及待地想往前飛,中年的代達羅斯則謹慎地伸出雙手,確保兒子不會失去平衡。

所謂的轉機,也許是從那個無畏飛翔的少年,轉為懂得畏懼現實、但仍持續走過人生的中年。


延伸閱讀




最新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