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

【人生劇本】過度努力的三種變化型


作者:王家齊




現在不努力等你長大結婚老了就慘了


第一種變化型是『威脅』。

來自家庭的威脅通常是「現在不努力,等你長大/結婚/老了就去撿破爛」,這裡隱藏的訊息是:我不努力,就會墜入萬丈深淵。

這一型的人常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,但又搞不清楚為什麼。更嚴重的狀況是:這甚至妨礙他們看清楚每個決定的優劣好壞,因此要嘛委屈待在不那麼好的選擇,要嘛就是衝動地亂做決定。

比如:明明待在目前的職位並不快樂,能力無法發揮,主管也講明沒有發展性,簡單來說就是「共體時艱」。知道自己應該丟履歷試看看新公司,卻遲遲無法下手,甚至連面試電話都打得手抖。

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這恐懼,是來自我們心中兒童狀態的恐懼。當我們小的時候,也許某天想要偷懶,想要躺在床上看漫畫,或著和朋友出去玩,結果被父母發現了—

當父母嚴厲地斥責小時候的我們,我們的內心也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恐懼。因為對小時候的我們來說,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巨大的。

「你再這樣偷懶,老了以後你就知道」

「你再不打扮,長大以後都沒人要你」

「你再不念書,以後就跟隔壁李家那小孩一樣憂鬱症(是的,有時候鄰居親戚也會被扯進來)」

於是,當有一天你長大了,也許20,30來歲。念過大學或研究所,在外面租房子自住,工作下班時想要躺在床上看手機(或許下載了小時候的漫畫,裝在現在的手機中),父母的聲音突然在心中響起—

「你要是繼續偷懶,就會...」


你再撐再努力一下我就不會管你了


第二種變化型是「苦情」。

大家或多或少有向父母「爭取」些什麼的經驗。比如:什麼時候可以交男/女朋友?跟朋友出去玩幾點要回家?可不可以參加那個很酷的營隊/交換學生/打工度假?

那麼,當父母說"NO"的時候,你如何回應這個「拒絕」呢?

第二型「苦情」的人,其實很認真也很忠誠,他們通常跟父母關係緊密(注意緊密不見得是關係好,但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是強的),也會把父母說的話看得很重。

因此,當父母說「總之,你現在就是不可以談戀愛。等你上大學以後我就不管你!」他們會把這句話當成「目標」來執行,為了得到往後的快樂,現在就要先忍耐。

好一個要怎麼收穫,先怎麼栽。

看到這,有些朋友可能也會想到「先別急著吃棉花糖」的延宕滿足實驗。所以別搞錯了,我不是說為了未來而忍耐現在「一定」是不對的。

可是苦情型的「苦」是因為,父母所提供的目標,簽下的契約並沒有白紙黑字。此外,很多父母也是第一次學著跟孩子討價還價—很多時候,他們自己也亂了手腳,不知道當時為什麼會這樣?

這倒也是心理師做諮商做治療最難的地方,的確做小孩的太過認真會被害到,甚至父母丟下一句「噢有嗎我當時有這樣說嗎?」更讓人心碎。

但是當治療做得夠長,我們有力氣一起回看當時家裡的狀況,就會發現許多父母也是在重重危機中,掙扎著學習當爸媽—

想像這是一部電影,第一格畫面是父母對小孩說「你現在忍著點,你長大我就不管你了。」,也是這部電影的兩個主角。

現在,試著把鏡頭慢慢拉遠,開始看到這對主角之外的其他人,家裡的其他空間,附近的學校與早餐店,爸爸媽媽上班的地方,甚至你住的縣市..

有時候,我們會發現,當父母對小孩說出「你要忍耐」時,在另另一個時空(鏡頭轉換—)

婆婆也許對著媽媽說「做媳婦的就是要認命」
上司可能對著爸爸說「公司有困難,大家要共體時艱」
補習班老師或許對著父母說「這個年紀不容易,你們多承擔一點」

然後回到第一個畫面,你看到了什麼?


努力離開傷心地做我自己最後又困住


第三種變化型是「革命」,或是「早期決定」。

這是比較不容易發現的「要努力」,因為相對前兩型可以清楚看到父母對小孩的影響,不管是威脅後果,還是苦情忍耐。

這一型的要努力,是長在小孩自己身上。

這類孩子多數遭遇了「童年逆境」,也就是在成長經驗中,面臨了來自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。比如:暴力、否定或缺乏照顧等等

童年逆境一方面會帶來創傷的影響(這點我們另外寫文章來討論,也可以參考相關書籍與網站等資源),另一方面,也會激發某些「童年不快樂」孩子的瘋狂努力。

為什麼說是瘋狂呢?

你會發現他們的努力有一種強硬感,不斷往前往前再往前,更好更好要更好—

美國的研究者做過一個比喻,說這樣的現象就像是一張壞掉的唱片(broken record)。就我來看,也像是一台不斷空轉輪子的馬車,持續往前而不顧零件磨損有危險。

那都在努力些什麼呢?

他們會很快就想辦法離家(通常15,16歲),尋找住宿學校,開始打工,通常也會很快就談戀愛,也就是一般會說很早就「社會化」的孩子。

其實這樣的孩子如果能力不錯,一開始是很加分的。他們通常努力懂事有紀律,也很願意付出時間學習。

然而,當他們開始往人生的下一階段進展:從談戀愛到經營親密關係,從第一線到升任小主管,或是進入婚姻開始經營和婆家/娘家的關係—

常常會在人生的這一點跌跤。

當然,上述提到的這些事情,對任何人都是挑戰的,幾乎要從頭開始學起的。

但瘋狂努力的孩子因為轉速很快,目標明確(努力離開不快樂的家、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、努力換得自由與個人空間),這些挑戰常常也來得過快過猛...

當我們發現到原本「努力就會更好」的信念不再合用,一種成年危機/中年危機就形成了。這時候常常會有一個很大的落空感(甚至是被欺騙感,但又不知道該氣誰,因為是自己決定的)

不過,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,這也是長大的歷程,一種成長痛。這時候如果能好好整理自己,學習調整輪子轉動的速度,重新找到一個屬於成年/中年的配速,也是人類心智發展成熟的轉捩點。 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