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2年2月1日 星期二

【人生劇本】完美主義(五)三種無法完美適應人生的完美主義

 
作者:王家齊




在心理治療工作中,常會發現完美主義既是來訪者的朋友,也是敵人。

完美主義為我們帶來了職業成就,旁人認可,以及利益的基礎。但同時,不適應的完美主義讓我們缺乏彈性,無法親密,甚至焦慮受創...

於是,不適應的完美就像是希臘神話中,受眾神懲罰的薛西弗斯—不斷把石頭推下山,然後看著它『咚』地一聲滾落山谷,重來一次,永遠無法享受自己為自己的付出...

這篇文章談的是,我們在谷底遇見的這些,完美主義的美麗與哀愁。


緊繃控制與強迫的榜首


這邊的榜首,有可能真的是一路第一志願的資優生,未來就只有[台大醫科]這條路。也有可能是家族裡面念得最高的,過年回家總是被問東問西用放大鏡檢視,一有不慎就被酸言酸語。

也有一種狀況是,他不是念得最高最好的,爸媽在大家族甚至有點被瞧不起,於是他透過學業[彌補]爸媽的面子。

無論是哪一種,[榜首]這個位置都成了[絕對不可以失敗/失去的寶座]。

問題就在這個[絕對],這讓他們難以面對失誤,更不要說是失敗。只要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崩潰焦慮,背後的原因是一場與魔鬼的交易—

我要完美,才會被接納。所以:我不完美就不會有人喜歡我接納我

緊繃是因為要監控表現,控制是因為好害怕失控,於是就形成了[強迫]的堅硬外殼,反映在收納、筆記、與人互動,甚至是性與親密上—

強迫自己,有時候也強迫別人,像是伴侶或小孩。


被掏空又被灌食的優秀


這可以看成是第一型的變化型,榜首型的完美者知道自己[為什麼]要拼到第一名,也許是為了取得利益(零用錢)、擁有話語權、或是為了讓家人有面子不要抬不起頭...

而第二型的完美者,則是完全放空或掏空自己。會這樣,很常是因為與[父母期待]有了過度融合的狀況。

也就是說,父母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想法,自己的想法如果與父母的想法相斥,為了不違反父母的想法,那只好否定、隱藏或是刪除自己的想法。

久而久之,就[空]掉了

如果說第一型的[強迫]是發生在[保住榜首]的位置,像是求生之戰。第二型的[強迫]更像是[對自己]的催吐與灌食,為了裝滿別人,就必須掏空自己。

如果成就表現沒那麼好,其他人又相對優秀的話,也有可能使用[悶頭努力]的方式,變成外在極度忍耐,內在卻十分空洞的狀況。

想多了解這個主題的朋友,可以觀賞公視影集[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]的第二集[貓的孩子],我非常推薦。


思想巨人的拖延與逃避


另一種完美主義者很愛念書,有滿腹的思考與偉大的計畫,卻應了那句俗話[思想的巨人,行動的侏儒]。

他們的拖延與逃避(最後成了擺爛),通常不是不在乎,而是太在乎了。

因為太在乎了,所以無法嘗試第一步,第一個行動,第一個小習慣

他們深怕萬一後果不如設想,那就會失望自責到無法繼續前進。於是逃避擺爛這種[小爛],其實是為了避免[大爛],也就是[我做了以後,發現自己真的不行]。

所謂的終身學習有兩種,一種是基於目標,一種是源於恐懼。

基於目標的學習以[成效]為導向,所以可以接受[我不會],因為[本來就是不會才要學]。可是之所以能夠接受自己[不會才要學],是因為知道學了以後要[用在哪裡?]

也就是說,基於目標的學習是有方向感的,像是帶著羅盤航海。源於恐懼的學習以[焦慮]為導向,學習是為了逃離[我不會],所以[學了還不會就很恐怖]。

有時候,思想巨人的學習歷程很迷人,對於世界宇宙有廣大的熱情,

然而卻無法落實為(他們一直想寫的)文章、影像或演講等作品...

這時候,熱情遠大的理想,反而成了現實的絆腳石,源於恐懼的學習則是逃避現實的方式。也就是說,源於恐懼的學習像是溺水,你不知道要去哪,只知道要抓住某個救生圈。


延伸閱讀

最新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