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

好建議、壞建議,或不給建議:心理諮商該給建議嗎?

 
作者:王家齊




雖然,這個世界不缺建議,
夠好的建議,卻少得可憐。

我會寫這篇文章,是因為:
我看到一位心理師同行,說他在諮商中不給個案建議,是因為「這個世界不缺建議」。

有意思。

這個世界真的不缺建議嗎?

我之前寫過一篇短文,在講:我對心理諮商給建議的看法。今天,就延伸討論下去。


心理諮商該不該給建議?


我的答案是YES or NO。
——因為這是個陷阱題。

如果我們夠在乎眼前的這個人,該問的,不是諮商該不該給建議?

而是:這個人需不需要我給他建議?


這個世界不缺建議嗎?


這個世界的確不缺建議。因為每本書,每個影片,每場演講......都在「建議」你一些東西。

拿減重為例:

有人建議你168斷食
有人建議你早睡早起
有人建議你生酮飲食
有人建議你營養均衡
有人建議你要多運動

——我相信,任何一位曾經想找到「最佳解」的朋友......

都跟我一樣感到絕望過。

不過,這個世界,的確缺少「好」建議。

我對「好」的定義,簡單粗暴:就是對我有效。而且我做得到、我能持續做到。


心理諮商能夠給出好建議嗎?


我當然不認為,所有的建議,都是心理師給的最好(如果你家馬桶漏水了,請不要找心理師去修嘿)。

雖說術業有專攻。

但由於心理師工作的領域,是人心。
因此,很常被問起人生的疑難雜症。

(馬桶漏水了,換條水管也就罷了。但如果長跑十年的感情漏水了,要換的就......)

我認為,面對人生的疑難雜症。心理師可以給出的「好」品質有三:

1. 出於「對這個人的了解」給建議

有些人需要建議,有些人則不用。另外有一種人,則是愛上了「得到建議」的感覺。以上的分類,來自心理師對於來訪者的:人格養成、創傷經驗與信念價值觀等綜合判斷

這不只決定了心理師要給什麼建議,也決定了心理師要「如何」給建議。

(關於這點,我在《治療師的即興課》有詳加說明。)

2. 判斷「這個人的處境」再給建議

人活在群體之中。

因此,所有的心理治療方法,都不能無視這個人所處的「局」。有些建議不是不能給,但如果多想想來訪者所處的「局」,你不一定會給,因為:

好建議碰到了壞時機,反而有可能會害死人。

就拿「心理界線」為例。畫界線,大家都知道很重要。

但就因為很重要,所以每個人都該去劃清界線嗎?

如果你會這樣想,小心!也許你的好心,正害到一位好人。

不是所有人,所在的地方,都能立刻劃清界線。

試想一個極端狀況:你的朋友有一位慣性情緒勒索的母親,總是不尊重他的界線。

你該建議他跟母親劃清界線嗎?直接開口嗎?還是斷絕關係?

如果不斷被測試怎麼辦?難道要搬家嗎?如果母親用你不聽我的我就去死來要脅呢......?


所謂的「局」,有籌碼、有對手、也有策略。

同樣是「多投三分球」這個建議,你跟三井壽同時收到了......

能拿的分數,也不盡相同。

3. 幫忙擋掉一些壞建議(或是騙子)

如果你是心理師(或想成為助人者),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:

如果世界上有這麼多建議,來訪者為什麼還要問你呢?

是因為比較信任你?

是因為身邊沒人問?

是因為習慣到處問?

是因為問了又不信?

還是......

我在《治療師的即興課》談過一個概念,稱為「專家遊戲」。

我不認為,心理師是唯一的專家,或是特別會給建議。

但我認為,心理師的專長之一,是認出對方想跟你玩「專家」的遊戲。

你當然可以不當專家,尊重個案發展自己的主體性。

——但有些時候,你選擇不當,就拱手讓給了惡質神棍與江湖郎中來當。

你不框,自有別人來框。

那麼,給一個好的框架,還是讓神棍來框,會比較好呢?

放鬆點,都說是一場遊戲了。

我總是對即興課的同學說「你不需要念完兩個博士才能玩專家遊戲......」

「因為,給建議,只是一個開始」

「接下來,你們可以就這些建議,開始討論、質疑,或是做選擇......」

這,才是好建議的價值所在。


好建議,壞建議,還是心理諮商不該給建議?


(我寫到這一段時,突然覺得很好笑——這通常就是文章「給建議」的時候......)

1. 這世界上的確不缺建議。因為誰都可以給你建議:你爸媽、你的老師、隔壁管委會王先生......

2. 不過,這個世界缺少「好建議」。 所謂的好,是能出於對你的了解,謹慎判斷你的處境,並協助趨吉避凶的人們(可能是心理師,也可能是某個好長輩、好老師)

3. 對我的心理諮商工作來說,「給建議」只是一場「專家遊戲」的開始。給了建議之後的互動、選擇與覺察......

——才是打造一個好建議的歷程。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