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家齊
你是有「目標」的人,還是有「系統」的人?
每逢過年,當親戚問你:「學這個有什麼用?」你是不是也曾卡住,不知道怎麼回答?
他們帶著微妙的笑容,語氣裡滿是質疑。你剛夾起一口菜,還沒來得及放進嘴裡,所有人的目光已經落在你身上。
這一刻,比的從來不是口才。
而是你能不能從內在真正篤定:我正在做的事,是長期對我有利的事。
你需要的不是目標,而是系統
當對方在問「這有什麼用?」的時候,他們是在用「短期目標」的眼光審視你。而你,可能正走在一條更長的賽道上。
輸家有目標,贏家有系統。這句話來自《人生勝利聖經》,我的偶像提摩西.費里斯(Timothy Ferriss)在書中訪談了史考特.亞當斯(Scott Adams)。
史考特說,新的一年,與其問:「我能達成哪個短期目標?」 不如問:「我能培養哪些長期有利的技能或人際關係?」
他一開始寫部落格,收入幾乎沒變,工作量卻暴增。當時未婚妻問他:「你到底為什麼要寫這些?」
他回答:「我寫部落格,是為了建立系統,而不是達成目標。」
不知道他未婚妻聽到這答案,是否翻了個大白眼?不過這套系統,最終讓他成為世界級創作者,受到《華爾街日報》邀稿、出書、演講,他的作品《呆伯特》遍布 65 國、2000 多份報紙。
讓我寫出千讚爆文的「系統」
2022 年,我開始寫「男人心理學」,只是為了交作業。一週一篇,沒想太多。有時 10 個讚,有時 30 個,甚至曾貼文兩小時沒有半個讚,還以為是 Facebook 掛了。
但某天,我寫出第一篇破千讚的爆文,看到通知像賭場中頭獎灑幣一般狂跳,內心一邊歡呼、一邊驚訝——原來這就是流量的洪荒之力。
如何打造你的系統:持續現身
一個好的系統,有四個條件:
- 長期來說對你有利
- 你願意反覆現身
- 每次出現都做對的事
- 系統會自動強化你的能力
這不是我編的,而是無數頂尖創作者與表演者的實驗成果。
知名編舞家崔拉‧夏普(Twyla Tharp)每天五點半起床,搭計程車到健身房訓練。她說,這套系統的關鍵不是那兩小時的訓練,而是「搭上計程車、說出『目的地』的那一刻」。
只要我出現,系統就會推動我往前。
別忘了,人際關係也是一個系統
你可能以為這篇談的是習慣、寫作或創作,其實最需要打造的系統,是人際關係。
過年餐桌上的質疑,是一場短期賽局。你可以選擇反駁、證明自己沒錯,但你更可以選擇退出,將心力放在真正長期有利的人際網絡中。
那些會問你「這有什麼用」的人,未必能參與你未來的旅程。而真正能幫助你成長的人,通常不會問這種問題。所以,當你再次陷入自我懷疑,不妨回想:你正為了哪一套系統而努力?
就像做惡夢時,最好的選擇不是戰,也不是逃。是醒來。